人民意昂2家於漪老師,始終堅守“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踐行著“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的使命,在中國基礎意昂2的變革與發展歷程中已然清晰留痕,成為一代又一代教師的楷模。
講於漪故事,學於漪精神,做於漪式好教師,這是當代上海中小學教師的共同行動。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擇優呈現“我和於漪老師的故事”,邀您一起研讀,並和於漪老師一起學做新時代的“四有”好教師。
長者望重,仁者德高,先生之風
記得1988年末,回滬的第二年,上海流行甲肝,我不幸“中了彩”。而那時各家醫院的隔離病房都已滿員,只得在家自行隔離,難免心情郁悶。那是一個上海人“談肝色變”的日子,人們對“肝”字唯恐避之不及。沒想到的是,一天午後,於老師竟然帶著幾位校領導,到我家裏來探望,噓寒問暖。她爽朗的談笑聲拂去了我心靈上的陰霾,就像那個冬日午後的陽光,給了我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2005年,我輪上獻血。不知道於老師從哪裏得知了消息,就在我獻血的當天下午,她提了一大包營養品敲開了我家的門。那一刻,我真感動!沒有想到,我獻血以後第一時間來探視的竟然是76歲高齡的於漪老師!那天談了些什麽,我已經淡忘,然而那種親情般的感覺卻永遠地駐留在我的記憶裏。
此刻,我還想起了組裏的常鋒老師也跟我說過,在她骨折休養的日子裏,於老師也去看過她,讓她至今都感到過意不去。還可以羅列出一大串於老師去探視過的楊高老師的名單,在這一串名單裏,我們可以看到,於老師對人示以平等的尊重的態度。
還有一件更久遠的事情。大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個春節,組裏的一群青年教師約好了一起去給於老師拜年。可能去得有點晚,大家吃著糖果聊天,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趕緊起身告辭。可於老師說什麽也不讓我們走,硬要留我們共進午餐,我們一行有好幾個人呢,怎麽好意思添麻煩呢。於是,她拖住這個又逃了那個,誰也不肯留下來。這時,她沖我們發急了,她用上海話說“做啥啦,有毛病啊,我已經準備好了啊!”那是至今為止,我唯一一次聽到於老師“罵人”的話,可那是最有人情味的“罵人”啊。也許就因為那句話,一下子消除了我們對她的敬畏之感,大家就不再推辭,安安靜靜地坐了下來。早就聽說於老師燒得一手好菜,那天我們有幸品嘗了。我們團團圍坐,於老師親自下廚。一會兒,八個冷盤就上了桌。接著,熱菜一道道地遞上來:蝦仁、海參、烏賊魚、燴三鮮、雞湯、八寶飯、銀耳羹。菜肴點心色香味俱全,烹調動作麻利迅速,一看就是能幹的家庭主婦,把我們這幫不善廚藝的青年教師看得咋舌不已。
那天午飯後,於老師還和我們一起到組裏的另外兩位老教師家裏去拜年。後來,我們青年教師的春節拜年活動持續了好多年。每次知道我們去,她總是早早就燒好了一大鍋的甜羹,準備好一個大蛋糕,水果零食滿滿一桌子。我們一去十幾個人擠滿了一屋子,她就忙著端茶倒水,分食物,切蛋糕,不亦樂乎。在她的眼裏,我們就是她的小輩,她得把自己的關愛勻給我們每一位。
記得在於老師從教四十周年慶典會時,全國各地的許多青年教師雲集二師,和她有一個面對面的懇談會。會上有一個互動環節,要求與會的每一位青年教師對於老師說一句話。當時我就用“吹面不寒楊柳風”來形容她留給我的印象。今天,當我在於老師身邊工作了幾十年之後,我仍然驚嘆自己當時的感覺之精準。於老師對我這一生,柔風溫潤,親切直達心靈。
於老師就像一團不停滾動、永不熄滅的火焰,你只要靠近她,就不可避免地被她的光照和熱流所吸引、所感動、所熏陶。就是在於老師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幾十年來,我自覺地抵禦了下海、從政、出國等種種誘惑,甘於寂寞,安於清貧,把平凡的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就像一位熱愛土地、天天蹲在試驗田裏琢磨莊稼的農人,關註學生的身心健康,成為學生和家長歡迎信賴的老師。
(來源:教師博雅 作者:陳小英)
(文字編輯:靜思 網絡編輯:王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