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漪:新時代,我們怎樣做教師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9-10-29瀏覽次數:19

我們今天來談怎樣做老師和40年前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今天是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背景下,來談怎樣做教師。這個問題前兩天習主席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座談會上已經講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徹了。盡管他講的是思政課,但是有許許多多跟我們的語文學科,包括外語學科是相通的。習主席講新時代怎樣做好思政課的教師,他講了“六個要求”“八個統一”,很多內容跟我們的語文教學是相近、相似、乃至共通的。

  我最大的長處就是年紀大,經歷過很多事情。在改革開放新長征途中再出發,我們應該思考哪些問題?我們都是被選拔出來的優秀教師、骨幹教師,在工作學習中,希望能夠不僅是優秀,而且能夠卓越。我們太需要卓越的老師了。所以對這個時代的特點,我們首先應該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我們走過的路

  習主席講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夠忘記本來,不忘本來才會珍惜當今。當今,我們的意昂2碰到許許多多困惑,許許多多難題,但是再回頭看這40年來改革開放走過的那些溝溝坎坎的路,就會覺得今天的這些困難困惑,我們是完全可以用智慧、勤勞、勇氣去解決的。

   我,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那年的1218日,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此前,應日本婦女組織邀請,要組成一個婦女代表團到日本考察訪問,每個領域都要選一個代表,有鋼鐵的、科技的、醫療的、有農業的,還有意昂2的。因為我是首評的特級教師,所以就被選作意昂2界的代表,訪問了一星期。我們從日本回來的時候,正好就是1218日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個會的重要性,我當時也只覺得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了不起。但是這次到北京聽了習主席的報告,才知道它的劃時代意義。

  習主席的報告中指出,我們近代歷史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三個裏程碑:第一個裏程碑是建黨;第二個是建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個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找到了一條強國富民的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覺醒。中國共產黨幹革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第三個歷史的豐碑,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覺醒。因此,才有這40年來偉大的創造,人間的奇跡。

     我是從文革過來的,那時基礎意昂2處在“知識越多越反動”、輕視知識、輕視意昂2、輕視人才的愚昧狀態,經濟面臨著崩潰。1983年,小平同誌講意昂2是戰略的一著,這是我們建國以來第一次把意昂2提到戰略高度,現在意昂2是戰略地位,而且是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意昂2的春天真正到來


       那時我們的教師窮到什麽程度,在座的年輕同誌可能不太清楚。比如說我們上世紀60年代畢業的大學生,上海的工資在全國最高,是585角。當時的口號是“36元萬歲”,那時的本科畢業生很少,比現在的博士生多不了多少。最前沿的雜誌《收獲》和《十月》是一元錢一本,也就是說,上海教師一個月工資只能買五十幾本雜誌,這就是當時的狀況。女老師都要給家人縫衣服、做鞋子,因為沒錢買。後來我擔任全國總工會的候補執委,在總工會會議上大家談到困難,我就講教師困難到什麽程度,會議簡報的標題就是“為一些行業的職工請命”,這就是我們當時的狀況。

       我們原來意昂2經費困難到什麽程度?那時我是市人大常委,開會談到這些事情我都哭出來了。我和一些老同誌到區縣的學校裏去,看到的一些學校是危房。我們到閘北一所初中,走進門廳都是木頭樁子、竹樁頂著,狹小的樓梯都是搖晃的,小孩子還在上面蹦跳,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房子好像隨時都要倒下來一樣。我們到金山,縣城的16所中小學,沒有一個像樣的操場,只有一所中學有一個籃球架,沒有一條路是好的,沒有柏油路、水泥路,全是泥路。我們去一所小學時正趕上下雨天,穿的是長筒套鞋。孩子們兩只腳都在泥水裏,濕漉漉的,我作為老師看著真的心痛。一些鄉校,沒有一部電話,老師上課只有規定的一人兩只粉筆,我們的意昂2經費當時就窮到這樣的程度。

  現在從經費來看,真是大翻身。去年年底到閔行一所小學,校舍那麽輝煌,設備那麽先進,校長是博士後。所以從經濟崩潰邊緣到如今經濟的這樣一個增長,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習主席講這是出現人間奇跡,因為我們用幾十年走了資本主義幾百年發展的道路。

  經濟上的大翻身給我們的意昂2提供了經濟上的保障。現在我們的義務意昂2鞏固率達到93.8%,這是全世界沒有的,從城市到農村,從平原到山丘,義務意昂2覆蓋面的廣度和深度,這是世界上僅有的。再回頭看看以前,那真的是恍若隔世,這恍如隔世的變化要感謝鄧小平同誌,它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光輝思想使我們獲得了精神大解放。


      我們找到了這條路是多麽的不容易,這是世界上沒有的。習主席講,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覺醒,找到了這條富民強國的路,因此要一直堅持走下去,他說40年的人間奇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別人恩賜的施舍的,是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這次開改革開放的會是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改革開放這條路我們走定了。

  這樣的人間奇跡怎麽創造的呢?實際上每個人的後面都是波瀾壯闊的40年,我講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義烏的縣委書記謝高華。那時義烏土地少,農業發展極難,也無法辦工業,老百姓窮到“雞毛換糖”。縣委書記謝高華面對這樣的現狀,認為義烏的人要活只有做小商品。他冒著風險和壓力,共產黨一顆丹心為人民。從“雞毛換糖”發展到今日的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小商品已經是世界小商品的定向標,它的價格指數已是世界小商品的風向標——從堅持到發展真不容易,用牙簽來舉例:一百根牙簽,才一分錢的毛利,要賺幾千塊需要數噸的牙簽。中國人就是用這種以少積多,堅韌不拔的可貴的民族精神堅持下來的。這是中國人的誌氣。

  第二個人是王有德,50年治沙,50年把沙漠變成綠洲,彰顯了中國人民的誌氣,中國人民的自尊。

  第三個人是陳景潤,你簡直想象不到,這樣一位科學家,他是深受中學數學老師的影響而立誌攻克數學界的世界難題的。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這個世界難題的時候,他是在六平方米的鍋爐房裏,那時沒有計算機,全部靠手算,草稿紙都裝了幾麻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他證明的1+2至今仍然是世界最高水平。我記得1978年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日報》發表以後,我和學校的數學老師搭班一起講,數學老師講哥德巴赫猜想,我講徐遲的報告文學,學生和老師一場一場聽,盛況空前。中國要強起來必須要熱愛科學,有為科學做奉獻的精神,必須有中華民族的誌氣。

  我講這些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我們所有奇跡的創造都根源於中華民族的誌氣、中華民族的自尊,而這一點對我們新時代的老師特別重要。習主席講我們要做“四有”好老師,其中第一條是要有理想信念。

  一個人心中總要有一盞明燈,因為教師的工作是雙重奏的。一重奏是你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奏響中國特色意昂2的交響曲,那麽動聽,那麽悅耳,那麽感人。與此同時,你還要引領學生走一條正確健康的人生路,因為你是人生的導師,你是塑造學生靈魂的。習主席講什麽叫教師工作?那就是“三塑造”,即教師的工作就是塑造學生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

  因此,你必須引導學生奏好人生的樂曲。而每一個人,每一個孩子,他的人生都是單程票。人生的單程票裏的每一階段的孩子,他都必須碰到優秀的老師。初中、高中,各門學科都要碰到優秀的老師,因為他的人生是單程票,過了這一段就沒有了,就被耽誤了,因為他的生命的成長跟老師的意昂2教學是緊密連在一起的。

  習主席講,每個教師的教學可以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風格,但是所有老師都應具有“四有”特質。第一必須有理想有信念。走過改革開放40年風風雨雨的路,我們對這一條就更加堅信。現在改革開放再出發,新長征途中,這一條是最重要的。習主席和大學中學小學的思政老師講,第一條是你自己要有真信仰,你才能夠教出有真信仰的學生。這就是理想信念。如果自己不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那麽你怎麽教孩子能夠將來為國服務?

  這個道理,不僅是中國人過去講,中國人現在講,外國也這樣講。外國的有識之士,他認為不管你怎樣,你心中要有盞明燈。英國非常有名的小說家毛姆,他有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便士是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相當於我們的“分”。小說主人公為了追求他的理想離開優越的生活,他為他的理想而奮鬥,為什麽?因為他心中有月亮。所以這本書推薦的經典語言是:“滿地都是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如果一個人被滿地的便士所淹沒了,他心中就沒有月亮,就沒有明燈。月亮實際上就是我們心中的明燈。

  一個人有了脊梁骨才能直立行走,脫離動物的爬行狀態。一個人有了理想,心中有一盞明燈,他就有了精神的脊梁,脊梁骨就是硬的。我已經90多歲了,不知道什麽時候就一命嗚呼,但是人只要活一天,就要有壯誌豪情,我們這樣一個偉大時代,不靠任何人,只能靠自己,業務上也是這樣,不能夠靠任何人。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13多億人口的國家,不能靠別人。只能自己有誌氣,有自尊。所以,新時代,作為新長征的生力軍、主力軍,有誌的教師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一盞明燈,引導自己走好意昂2生涯的人生路。

  第二,我們既然是骨幹教師、優秀教師,一定要在學術素養上下功夫。要有真才實學。

  我們現在炒作很多,這是不行的。改革不是什麽都改,要舉旗定向,播種未來,我們改革是改掉

適應的,阻礙我們前進的,改掉不適應人民利益的,不適應我們意昂2規律的,不適應孩子的成長的。但是有些東西是不能改的,堅如磐石,一動也不能動。國家如此,意昂2也是。所以要舉旗定向就是這個道理。比如習主席講的,我們是不會走邪路的,要我們改弦更張不可能的,我們是一定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比如說我們的“四個自信”是堅如磐石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這些是生命線,不能動,也是不能改的。所以不是改這些。意昂2也是如此,我們的培養目標是絕對不能動的,我們是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所有的學科要傳授知識,但是它必須為育人的總目標服務,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不能動的。

  當人們還沒有認識到教師隊伍建設的時候,我自己作為一個教師知道學校意昂2質量說到底就是教師質量。學校有優秀的教師,學校的四梁八柱就全部立起來了,不是靠校長一個人,校長的第一責任就是培養教師,要把教師培養得優秀。教學活動一定是教師、學生和教材,同樣的教材,不同教師教,可以教出完全不同的效果,這就看教師的學術素養。因此,我覺得首先我們一定要清楚,改革繼續深化,哪些要改,哪些不要改,一定要分清楚。因為我們現在很容易被風向標帶亂,什麽是意昂2時尚我們就跟著什麽跑,今天這個風明天那個風,到最後你就沒了自己。

  意昂2的本質是育人,在任何情況下這一點是不能改的。我們的意昂2方法和具體做法可以吸收國外的優秀經驗,但是我們培養的人和國外的人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培養的孩子,必須是有家國情懷的。沒有國,哪裏來的家?從小要意昂2他們有集體觀念,愛家庭,愛父母,愛同學,這些都要在我們的學科教學滲透進去。


       育人是教師最大的基本功。

  首先,教師要了解孩子,這是教學當中的唯物觀點。知心才能教心,我們絕大多數老師講的話全是正確的,但學生能聽進去多少需要打問號,有時候學生認為你講的是老古董,那些概念術語他不要聽,這就需要我們變換方法。

  意昂2的本質就是培養人,所有的學科都是為培養人服務的。中國的意昂2就是培養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因為我看到不少沒有中國心的現象,所以我提出要有中國心,否則我們基礎意昂2的老師從早到晚那麽辛苦,為誰辛苦為誰忙呢?基礎意昂2階段的孩子正是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基礎意昂2的老師是非常辛苦的,從早到晚地為了學生忙,我們要忙得有價值。

  意昂2最最核心的問題是價值觀。培養什麽價值觀?我們面臨著如此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現在的老師比我們年輕的時候難做得多,我們年輕的時候學校的價值觀跟社會價值觀一樣,學雷鋒從學校學到社會。“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首先是我為人人,然後才是人人為我;現在是我不為人人,人人要為我。這樣的情況下,意昂2就非常困難了。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多元價值並存,多樣文化激蕩,面對這樣的情況,怎麽意昂2我們不懂事的孩子是我們面臨的難題。他們沒有文化積澱,沒有生活的經歷,好的壞的都照單全收。所以,育人是一篇大文章,在現時代紛繁復雜的環境下面,怎樣培育我們的中學生是世界難題。

  中國人對“人”的界定是一撇一捺,互相支撐。我們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儒道釋的結合。儒家的最高境界是“仁”,“仁”——人字旁一個“二”,你要做人,心中要有別人。季羨林先生曾經講過什麽是好人,他說,如果一個人,碰到事情 60%想到別人,就是好人,而教師70%80%乃至90%都在想學生,當然是好人。因此我們的最高境界是“仁而愛人”。《禮記·禮運》篇裏講的“世界大同”:“人不獨親其親,

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我們現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方針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我好還要大家好。西方不一樣,17世紀西方哲學家對人的界定:人是用理性思考獲取最大利益的動物。因此他們要不斷擴張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以取得最大的利益。

  我們現在有些孩子的一些細小的事情真要我們很好地去註意。那天和一位同誌外出,他說以前師傅帶徒弟是一幫一、一對多,大家都有進步,但現在有的孩子是我好,我就不許你好,我一定要超過你,這怎麽行。所以,孩子的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是他價值取向的反映。人一輩子都處在價值取向中,到超市去買東西,例如買牙膏,為什麽買這個牙膏,而不買那個牙膏,這就是一種選擇。人生道路也是一種選擇。所以,育人是篇大文章,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全面育人,你才能夠用鮮活的正面的真善美的東西來不斷地滋養他的心靈。

       教學改革正在路上

  當時我們開始改革的時候,有人要把語文和英語等同起來,英語是聽說領先,因此我們語文也應該聽說領先。我是反對的。母語教學和外語教學是不一樣的。各個學科有各個學科特定的學習規律,別人怎樣,我們就一窩蜂,這怎麽行?但是我們的學科教學改革一直是正在路上。

  粉碎“四人幫”的時候,語文教學當時強調的是“雙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考試基本還是這個框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改了很多,比如說在8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那時我正帶教青年教師,每兩個禮拜用一個下午給他們做一次有關智力發展的專題報告,專門講什麽叫觀察力,什麽叫思維力,什麽叫想象力,什麽叫創新力,以及如何去做。現在看來這還是比較領先的。

  不能否認,現在有些教學知識確實是比較陳舊的,比如我們現在講小說基本上還是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這是多少年以前現實主義文學為主流時的提法。這三個要素當然有特定的價值,但是我們往往把它僵化成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在90年代,我意識到單是這三個要素還不行,因為當時我們已經引進了很多理論,比如說闡釋學、敘事學理論的介入。現在文學研究不斷發展,小說的內涵就豐富得多了。這些年下來,敘事學在小說教學中好像已經成為重要內容了,包括敘事者、敘事視角、敘事節奏、真實與虛構等,還有細節等等。

  作為老師,我們面對的學習世界永遠是新的,因為教學內容本身就在不斷發展。再比如,關於課堂教學的生成,其實教師的教課不完全是輸出,在輸出的過程中,學生會有自己的想法生成,深入學習教學生成理論,我們對課堂教學就有了新的認識。學習了有關教學反思的理論以後,我們就會認識到,原來我們在教課的時候,學生是可以評價的,學生的言行、眼神對我們都是評價,這便給我們教師以反思。

  我當時教了很多課,覺得自己不能夠自圓其說。比如詩歌教學,說老實話是我們語文教學當中的短板,基本上講不出多少道理。其實詩是最能直接叩擊心靈的,最能叩擊心靈的往往是詩。我記得馮驥才打過一個很有趣的比方,他說:什麽叫散文?一個人平平常常走路就是散文;你突然被人踢了一腳掉到水裏去了,這就是小說;這個人被大地彈到月亮上了,便是詩歌,它浪漫、變形,是生活的變形。詩歌教學,如古詩詞,《詩經》和《離騷》它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教詩很多都教成一個樣子,講“意境”“意象”時,講來講去還是那些名詞術語,並沒有觸及學生的心靈。

  我舉這些例子意在說明,我確實是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我們這條路走過來,從“雙基”到“三維目標”是一個進步。“雙基”本質上是工具論,主要對象是知識,而到“三維目標”則關註人本身了。21世紀課改最了不起的就是揭示了意昂2的本質。從過去研究知識體系為本,以知識為本,轉換成以人為本。意昂2就是以人為本,所以21世紀的課改是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是回歸到意昂2的本質。


       回歸到意昂2的本質,在課堂裏怎麽體現?因此,“三個維度”就被提出來。

  這對我們教師來講,“知識和能力”駕輕就熟。第二個就是過程與方法。我們東方的意昂2比較重視結論而輕視過程,西方的意昂2重視過程,結論有時候不重視,那好,我們補短板!還有就是“方法”,以前上課,關鍵詞就是上課要讓學生懂,接下來要讓學生會,於是就有了訓練,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要通過訓練,當然有的知識可以轉化,有的不能轉化。現在就不僅是會了,不是學會某個知識,而是要會學。這是一個質的變化。以前都是學的什麽專業就從事什麽專業,讀數學的去研究數學,現在不是,現在學的跟用的區別很大。因此要會學,所以就有“方法”。

  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人獨有的,動物沒有。“情感”,人有情感世界。但是我們現在上課要上到孩子感動非常難,小學一年級還感動,五年級就不感動了,高中的課更難教,課上學生基本上是冷眼旁觀,跟我們那時候很不一樣,我那時候二十幾歲,比學生大幾歲,可以教得十八九歲的孩子很感動。但是,現在要教到學生感動真的很難。因為當時沒有這麽多的信息工具,老師掌握的比學生多。而現在學生聽到的負面東西太多,人還沒有進入社會,好像已經對社會的弊病了如指掌了,因此,學生很難被感動。所以,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有豐富的情感。冷眼看世界怎麽行?小孩子就沒有熱情和沖動,將來如何工作?因此,我們上課要不斷地把他們情感世界上的鹽堿沖掉,要教會學生兩個眼睛看世界——辯證的、歷史的,要教孩子去追求真善美,要給他指一條路。現在有些年輕人要做“佛系”,其實不是真去做和尚,而是想逃避卻逃避不了。

  我們現在一提到“態度”,就想到學習態度,其實應該是求真的科學態度、樂觀的生活態度,學習態度只是其中一種。不能一碰挫折就跳樓,脆弱得如同玻璃娃娃一樣。挫折是常態,沒有什麽都是順風順水的,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有樂觀的生活態度,每一天都是新的。還要有寬容的人生態度,做人是做社會人,自己好也要允許人家更好,這樣自己的心裏就很快樂。我有一次聽一個家長講,一個孩子考了150分回家哭了,滿分為什麽還要哭呢?她說本來班上只有她一個人150分,今天有第二個人了。不允許人家好,這怎麽可以呢?“態度”是靠我們在教課過程中點點滴滴滲透的,而不是靠老師講大道理。孩子很厭煩大道理,老師可以用講故事,用幽默的語言影響孩子,他們慢慢就能聽進去,慢慢的人就變得成熟。

  “價值觀”就是培養學生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和諧統一,把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和諧統一,把自然價值和人類價值和諧統一。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以知識能力為核心的育人的整體。我們需要傳授知識,訓練能力,但是要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要融合進去。

  “核心素養”是在三個維度的基礎上又發展了一步。核心素養把價值性和知識性統一起來。語文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核心,還有思維、審美、文化,無論如何不能夠把它們分開來,它是一個整體。

  現在中學語文深化改革,老師都會碰到許許多多新的問題,應該做好思想準備。初中語文六年級的新教材和原先的上海版教材有很多不一樣。有的老師講這是落後的,恐怕不是這樣。這裏育人的價值更顯性,這些課怎麽教?新教材古詩詞比較多,這麽多古詩詞,究竟該怎麽教?這對我們上海的老師來講全是新的課題。新教材對教師的基本功要求更高,如果對每篇文章的來龍去脈都能了解,視野就不一樣了。比如說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就不好教,因為上海的孩子沒辦法體會這篇文章京味兒的語言特點。

  現在教材的特點是幾乎每一篇文章裏都有寫作方法,閱讀裏有寫作方法,讀寫結合,過去的教材沒那麽明顯,現在很顯性。針對這樣的特點,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從“讀”移植到“寫”?這也是一個新的課題,讀寫應該結合,但這是不是一定非常科學?也很難說,因為語文教學不可能是線性的,也不是樹狀的,它一定是塊莖式的,課改過程中有人講語文知識是一棵樹,每個枝椏就是知識點。其實語文學科是綜合性非常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這兩點無論如何不能忘記。綜合性是什麽意思呢?就好像馬鈴薯一樣,它是塊莖植物,是向每個方面去延伸的,這對我們的思維習慣、思維領域有很大的挑戰。

       狠下功夫把課上好

  我們要有學術素養,特別要有基本功。課改不管怎樣改,有些基本內容是不能夠動的。比如積累性,語文是一定要積累的,詞語的積累,句子的積累,對人物形象的一些積累,這是不能動的。小說有各種各樣的講法,但不管怎麽變,積累是不會動的;再比如細節描寫是絕對不會動的,人物的分析,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這些基本的東西是不能動的。這些教得怎麽樣就考驗教師的基本功;第二個就是理解性,不管怎麽改,理解是最根本的。因為你要認識一樣東西,一定要理解它。所以,積累性和理解性,這是不能動的。

  作為教師,基本功確實要紮實,現在對識字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我們要去讀一讀《說文解字》,有一些基本的東西在心裏你就不怕,哪怕你覺得《說文解字》看不懂,可以買趣味的漢語學、漢字學。看完後,心中就有底了。關於文章的評論,你去看看中國古代的一些文論著作,例如劉熙載《藝概》,看完以後,你就會覺得古時候人們對文章的一些看法真是了不起,國外有些好的東西也是要看的。我一直認為我們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中國的根本的東西不能動,但是我們一定要廣泛吸收,否則不知道這些東西怎麽來的,你就無法判斷它的正誤,而且你不知道拿什麽來為我所用。

  所以說讀書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一輩子有個座右銘,就是劉向的一句話:“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書就好像藥一樣,善於讀它,可以醫治我的愚笨、愚蠢、愚昧。我教了一輩子的語文,至今沒有脫愚,很多東西若明若暗,說不清楚。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詩歌,怎麽教才能夠打動孩子?我大概教得最成功的就是教《周總理,你在哪裏》,教完後學生一直記得,多年後還和我講,這是因為打動了學生的心靈,是以情激情的結果,因為我充分利用了詩歌的特點呼喚“周總理你在哪裏”。所以,很多文體的教學究竟怎麽打動孩子的心,在今天還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因為我們有的時候被知識點所俘虜,丟掉了魂,把文章教得失魂落魄是沒有辦法感動學生的。我不可能把文章的所有的妙處教給學生,因為教學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不斷的完成的,但是它一定是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的統一體。在教語言文字的時候不能把魂丟掉,動人心者莫過於魂。


       我一直夢想的課,不止教師是一個發光體,而是人人都是發光體,每個學生都是發光體,這才叫教學。教師是拉小提琴的首席。“教”要作用於所有的學生,所有的學生又反饋過來給老師,學生跟學生之間也要互相作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班級教學一定要充分運用孩子當中的優點,孩子當中的思想,這樣,就會互相碰撞,孩子的積極性就會高。撥亮一盞燈,就能照得通屋明。當學生能夠全力以赴、全神貫註聽課、思考的時候,他就能夠超水平發揮。

  什麽叫上課?上課真的是生命在歌唱。因為你的每一節課的質量會影響孩子生命的質量。學生就是在一節節課當中度過的。有個老師講,他的孩子進入高一後,老師叫他抄書,回家作業就是抄文言文,這是幹什麽呢?教師是指導,是啟發,是引領,引領學生如在紹興那麽漂亮的山陰道上行走,引領著他們並告訴他們這是什麽花,這是什麽果,美景應接不暇。課必須是立體的,有知識的理解、積累,有能力的提高,有思想情操的熏陶、提升,這樣孩子就成長了。

  我覺得課堂教學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什麽是好課?課一定要上得讓孩子覺得學有興趣,學有收獲,上課跟不上課不一樣。語文課很難上,難就難在很多學生始終感到又懂又不懂,它不像數學,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因此你要把學生的似懂非懂教成真懂,懂得很淺的地方,要讓學生懂得很深。不僅要讓學生學有收獲,還要讓他學有追求,不是今天上完課就結束了,明天還要上。我的課從來沒有句號,而是省略號。我今天講到這裏,下面還有精彩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就是學有方向。要讓學生有一個價值取向,我為誰學習?我學了幹什麽?語文跟數學、物理等其他學科不一樣,數學是講數字的規則和空間關系,物理是講物質,這些學科都是指向客觀世界。而語文是獨一無二的,語文直接指向人,指向人的思維、情感、能力、品質、氣質。因此它不是象牙塔裏的,語文就是人生,不管你將來做什麽事情,語文都要伴隨人一輩子。我過去的學生和我講,語文好了,到農村勞動都有優勢,因為別人要挑大田,我去廣播,去寫稿子。“腹有詩書氣自華”,腹有詩書,一個人的氣質都改變了,這就叫語文。

  新時代做語文老師有很多很多要求,我想一個就是“心中要有月亮”。心中有“月亮”,就能看透“六個便士”,看透物質的誘惑、瑣碎的分數。心中一定要有盞明燈——理想信念,還要有紮紮實實的學識。什麽叫“學識”?就是不僅要有學問,還要有見解,教師的腦子裏要不斷地有問題,有思考的風暴。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問題,然後想辦法一個一個地來解決,你就前進了,提高了。

  九十多歲的古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寫了很多文章懷念她的老師顧隨先生的課,她說:“先生之講課,真可說是飛揚變化,一片神行。”課上到“飛揚變化,一片神行”的境界,左右逢源,這樣的課本身就是一個磁場了。顧隨培養了多少大家!歐陽中石、周汝昌等全是他的學生,真的是了不起!顧隨先生把自己講古詩詞比作談禪。禪就是佛教禪宗的“禪”。他說自己上課是“禪機說到無言處,空裏遊絲百尺長”。講到詩詞的奧妙,盡管無法用語言表達了,但是那種意味就好像一根百尺長的遊絲在空中繚繞,這是一種什麽樣的美麗風景呢!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孔子所講的聽了《韶》樂以後的體會——“三月不知肉味”。顧隨的課為什麽會上到這樣的程度?因為他把他的專業當“禪”一樣來敬畏,因為對專業心懷敬畏,因此狠下功夫把課上好。

  我們從事基礎意昂2的老師,既要敬畏自己的專業,更要敬畏我們的孩子,因為每個學生都是國家的寶貝,都是家庭的寶貝,耽誤不起!他遇到一位好老師是此生有幸。所以我們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在新時代立誌做教改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創造我們意昂2的輝煌!

(來源:微信公眾號“教師博雅”)


友情鏈接 中國意昂2部官網 上海意昂2門戶網站

地址: 上海市徐匯區桂林路100號10號樓219-220室  電話: 021-54642752

郵箱:shsdyjzx@shnu.edu.cn

Copyright © 意昂2 -《意昂2娱乐首发》全新游戏上线,体验不容错过!

Shidao.shnu.edu.cn

www.shidao.online

總第:1000
意昂2娱乐专业提供:意昂2娱乐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娱乐欢迎您。 意昂2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