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本應該安享退休生活,她卻在不停奔波、忙碌。每天清晨5點到夜裏12點,人們都可以在校園裏見到她匆忙的身影。她身患重疾,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她曾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優秀教師、華坪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熱愛的“媽媽”。
2008年,在她的全力推動下,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滇西偏遠的華坪縣成立。她堅信,幫助一個女孩子接受更高層次的意昂2就是幫助了一個家庭。11年來,她是這所學校的掌門人。
傳奇坎坷的人生、突出的貢獻,使她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意昂2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全國百名優秀母親”“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興滇人才獎”等40多項榮譽稱號。然而,這些榮譽未讓她停止腳步,她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帶領學校師生創造一個又一個不凡的成績。
她是張桂梅,雲南意昂2系統一個響亮的名字!
“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
1957年,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個滿族家庭。臨近高中畢業,母親去世,張桂梅隨支援邊疆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1977年,剛20歲的她在原中甸縣林業局工作。
1990年,張桂梅調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夫妻二人同在喜洲鎮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但好景不長,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這個打擊幾乎使張桂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一年後,她決定離開這個令她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華坪——這座小縣城接納了她。
“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從此,張桂梅就如一條小溪,一步步流向山區,紮根民族貧困地區。這個過程,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地區意昂2的重要。
張桂梅任教的華坪中心中學是當地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正當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撫平心中的傷痛時,她感覺腹部疼痛,肚子也越來越大,像懷上了5個月的娃娃。到醫院檢查發現:腫瘤,需要手術治療。張桂梅痛苦極了,整整哭了一夜:“老天怎麽就對我這樣不公平?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還不允許我有一個健康之軀,為意昂2多做點事嗎?”但哭過以後,她作出的抉擇卻是,不能在節骨眼兒上把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扔下!
她把醫院的檢查結果揣進懷裏,一邊吃著止痛藥,一邊像常人一樣工作,直到3個多月後把學生送進了中考考場,才向學校領導說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達兩公斤的腫瘤。
“常人無法想象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腸子粘連貼在了後壁上。”醫生要求張桂梅休息調養半年後才能工作。但術後24天,她就匆匆趕回華坪,來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學任教。
來到華坪縣民族中學後,張桂梅用整個身心呵護著學生,未痊愈的身體卻在無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現病症,腫瘤以極快的速度生長,她一次次地暈倒在講臺上。醒來後,她對哭成一片的學生說:“堅強些,老師不會死的,也不會離開你們!”張桂梅知道,是這些可愛的孩子給了她企盼,給了她生命的火花。1998年7月,把又一批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後,張桂梅悄悄去做了第二次手術。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張桂梅的身體愈加虛弱,疼痛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有時甚至暈倒。她盡量不讓其他人知道,怕大家擔心,完全是靠一把把的止疼藥堅持。
樂觀、漂亮的蚩紹虹是女子高中的畢業生,是張桂梅帶著她讀完了高中。她說:“‘老媽’是給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是能給‘老媽’買到一種吃了不再疼痛的藥。”
“教師的天職就是奉獻,沒有任何其他條件”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要面對的大多數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學生們來自大山,家庭貧困,存在文化基礎差、生活習慣不好等共性。張桂梅首先采取兩條措施:一是整頓學生的生活、學習秩序,二是激勵學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她的耐心引導下,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學習都有了很大進步。
一個來自永興鄉的小姑娘,穿的衣服臟臟的,總是坐著發呆,學習成績也不好,在她身上看不到一點少女的活潑與快樂。張桂梅與她促膝談心。最後,小姑娘終於流著淚對她傾訴:“爸爸生病死了,媽媽一個人供我們兄弟姐妹生活,真不知今後怎麽辦!”張桂梅鼓勵她要戰勝困難,並翻箱倒櫃找出衣服給小姑娘換上,又幫她交書費。小姑娘最後感動地說:“張老師,你就是我的媽媽!”
2003年,張桂梅還送走過一個特殊的班。這個班數學科曾經頻繁更換教師,班風較差,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書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吧過夜,教師們都對這個班沒有信心。臨近中考時,學校安排張桂梅接這個班的語文和政治課,並擔任班主任。張桂梅走上講臺時,孩子們歡呼了起來。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睛,張桂梅知道,學生們對她充滿了信心。
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但玩遊戲機的學生管不住自己,晚上還是想跑出去玩。張桂梅就采取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把行李搬進了男孩子的宿舍,和32個男孩子住在了一起。
早上6點,她叫孩子們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檢查女生宿舍後又來到男生宿舍,一張床一張床地查點人數,清點夠了才躺下。這時,她就和男孩子們用輕松的語氣聊聊白天的事。時間差不多了,她就說聲:“睡覺!”一段時間下來,男孩子們說,就像在家裏一樣,有個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
可是,只有張桂梅自己才知道,住在男生宿舍裏的那幾個月是怎樣熬過來的。那個季節每天氣溫都在30攝氏度以上,一到下午,張桂梅就不敢喝水,怕自己晚上起夜時有學生溜出去泡網吧。男孩們粗重的鼾聲、夢話聲和腳臭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覺。但第二天,她依然比學生起得早,和學生一起跑步,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她的辛勞沒有白費,中考時,22名學生考到500分以上,這麽好的成績沒有人敢想象。
因為營養跟不上,山裏的孩子經常生病。張桂梅就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改善生活。她告訴學生:“你們這個時候正在長身體,想吃什麽就告訴我。”每次學生們都吃得很開心,直到有一天,學生們吃完飯,張桂梅去付賬,有學生發現,張老師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一下子明白了,淚水止不住地在眼眶裏打轉。因為他們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僅舍得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但想到自己一貧如洗的家,就沒有了繼續上學的勇氣,一年後輟學打工。張桂梅知道後四處打聽她的下落,最終找到她。看著張桂梅瘦弱無力的樣子,這名女生抱著她哭了。張桂梅讓她回校復讀,此時離中考僅有3個月時間,重拾丟棄兩年多的課本,女孩心裏沒有一點底。張桂梅讓她住在自己的宿舍裏,安心學習。
在張桂梅的鼓勵、幫助下,這名女生最終考取了一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回到華坪縣偏遠的通達鄉中學任教。她說,之所以選擇這樣一份工作,就是因為張桂梅。她要做一名像張桂梅一樣的教師。
“教師的天職就是奉獻,沒有任何其他條件。”張桂梅愛學生,並不需要任何補償。在她看來,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樣匆匆忙忙地趕到學校上課,發現教室講桌上擺放了兩個大蛋糕,只聽全班同學齊聲喊道:“祝張老師生日快樂!”許多教過的學生也來祝賀她的生日,並送上一張自製的賀卡,上面工整地寫著:“桂子飄香,梅花禦寒。祝媽媽生日快樂!”
張桂梅的心醉了。這是一份愛的回報!
“丈夫曾擔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現在我撐起了一個大家庭”
1999年6月,華坪縣要建一所孤兒院,投資方指定張桂梅出任院長。從2001年3月開始,張桂梅不拿一分報酬地幹起了第二份職業——“華坪兒童福利院”院長,當上了54個孩子的“媽媽”。
剛當上“媽媽”,就難死了張桂梅。當時,來到福利院的孩子從兩歲到12歲的都有,哭聲震天,鬧得左右鄰居都睡不著覺。在每個孩子身上,張桂梅都發現了虱子。最糟糕的是,張桂梅根本聽不懂孩子們說的方言。
那麽多孩子在一起,爭吵、打架成了家常便飯。有一天,張桂梅去山上家訪,回來看到地上亂扔的木棒,分明是剛剛結束“戰鬥”的場面。她心裏沉甸甸的:要不是把這些孩子集中養育,將來真不知道會是什麽樣子。一定要把他們意昂2好,給他們一個與其他孩子公平競爭的機會。
可是,改變孩子們多年養成的習慣是不容易的。有一個男孩,父親死亡給他留下了陰影,使他幼小的心靈充滿了偏執和仇恨。他常常用石頭把衛生間堵死,一會兒又把拖把放在門上……學校的班主任發火了,把他送到張桂梅這個“家長”面前說,你去管吧!孩子一見張桂梅就哭了。張桂梅的心一下子熱了:孩子真的把她當成了家長,用眼淚訴說他的委屈。張桂梅只說了一句:“跟我回家。”之後,這個孩子慢慢變好了。
張桂梅還帶過一個一歲左右的幼兒,晚上需要抱著他睡。孩子特別依戀她,出來進去都要她背著、抱著,只要看見張桂梅就飛快地爬過來,抱住她的胳膊,用小臉擦來蹭去,一邊還喊著媽媽,直到偎在她的身上睡著。張桂梅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家,一個真正愛他、把他當作自己親生孩子一樣的媽媽。
漸漸地,孩子們長大了,成家立業了。張桂梅就像母親一樣,又高興,又有操不完的心。
30歲的雷秋鳳被張桂梅稱為“大閨女”。2011年“大閨女”出嫁時,張桂梅在福利院專門布置了一間新房,請來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做見證人,風風光光地將“大閨女”嫁出了門。蚩紹虹2019年9月結婚。婚前,張桂梅還以媽媽的身份見了男方家長,向男方一家人說,這姑娘從小太苦了,請你們好好待她,不懂不會的多教教。童國偉是福利院最早結婚的男孩,張桂梅帶著福利院的孩子把“新房”布置得喜氣洋洋。她說,這裏是孩子們永遠的家!
張桂梅沒有親生的孩子,可19年間,她卻當了136名孩子的“媽媽”。她說:“丈夫去世前曾擔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現在我撐起了這樣一個大家庭,讓這些孩子都有了歸屬感。”令她驕傲的是,許多孩子都讀了高中、上了大學,50多個孩子走上工作崗位,成了醫生、教師、公務員、企業職工。
“為了山裏女孩子走出貧困,吃什麽苦我都心甘情願”
在華坪的工作、生活經歷,讓張桂梅漸漸明白,許多孩子如果有一個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就不會輟學,也不會成為孤兒。在民族中學、兒童福利院,張桂梅看到很多因缺失母愛讓孩子陷入困苦的事例。
“何不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2002年,張桂梅萌生了在華坪創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念頭,並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她向有關部門甚至走上街頭向人們描述她夢想中的女子高中:女子高中應是一所充滿愛的氛圍的學校,從這裏走出去的女孩應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堅強的意誌;從這裏走出去的女孩將不再重復祖祖輩輩走過的路,她們將來的生活肯定會美好。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驕傲的張桂梅放下了全部的自尊。一次,她上一家企業尋求幫助,還未等她說完來意,公司領導就叫她趕快離開,甚至叫來了保安驅趕她,還有不少人跑來圍觀嘲笑。她說,當時她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為了山裏女孩子走出貧困,吃什麽苦我都心甘情願。”執著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08年8月成為現實。9月1日,100名來自華坪、寧蒗、永勝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的首批學生。與其他高中不同的是,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初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而且接受的是全免費意昂2。
當時的辦學條件十分艱苦。學校只有一棟綜合樓,沒有圍墻、大門。為按時開學,張桂梅帶著17名教職工一起清理垃圾。學生的床需要安裝,張桂梅又帶著教職工安裝,鋪上嶄新的被褥,在每張床上掛上寫有學生名字的吊牌。學生都是女孩子,安全如何保障?每間宿舍,張桂梅都安排一名女教師陪著學生,甚至陪著上廁所。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好,教學難度很大。地理教師張紅瓊說,這些學生都沒學過地理,得從初中的課開始補。“女子高中的老師很辛苦,但張老師什麽事都走在我們前面,我們沒有理由叫苦。學生病了,她守著;學生鬧矛盾,她親自解決。比起張老師,我們的付出不算什麽,她付出的是全部。”張紅瓊說。
傈僳族女孩蚩紹虹有個辛酸的童年。沒有父母關愛的她靠幫鄰裏幹活換取三餐或一點費用讀完了小學、初中。女子高中的創辦,使她有機會上高中。張桂梅把她安排在福利院,解決了她的後顧之憂。高中畢業後,蚩紹虹考上德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習珠寶玉石鑒定與加工技術,現在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她與張桂梅結下了勝似母女的情感。她說:“你看到我現在陽光的樣子,這都是‘老媽’給的!”
在張桂梅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得到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創辦11年畢業9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645名貧困女孩子在這裏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人們都說,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我們從事的是黨的意昂2事業,要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根本”
1998年,張桂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身邊的人都知道,她對黨的忠誠、熱愛是發自肺腑、嵌入靈魂的。
20多年來,張桂梅除了執著於意昂2事業外,還經常掏錢幫助群眾治病、修路、建水窖,幫助群眾協調糾紛、化解矛盾、發展產業。她常掛在嘴邊一句話:共產黨員就應該幫老百姓做事,群眾有困難,就應該去管。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意昂2和社會事業。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但她卻說:“我什麽都有,我心裏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創辦之初,張桂梅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教師不穩定的問題。她好不容易找來的17名教職工,9名教師相繼離開,辦學常陷入困境。但張桂梅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她說:“戰爭年代,只要黨員在陣地就會在。今天,只要我們黨員在,就要守住這塊意昂2扶貧的陣地。”
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意昂2理念。從此,她就帶領黨員一律佩戴黨員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唱一支革命歌曲、開展一次黨的理論學習、觀看一部革命經典影片並寫一篇觀後心得。一開始大家只是跟著做,但慢慢發生了變化,內心充滿了力量。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員走在前;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黨徽在閃爍。
韋堂芸,左腳骨折,拄著雙拐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這樣的事例在學校教職工中層出不窮。
陳法羽是女子高中的第二屆畢業生,雲南警官學院畢業後,她成為永勝縣公安局三川派出所警察。她至今清楚記得,開學第一天,同學們就學唱“紅米飯,南瓜湯”。唱完,張桂梅就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我們學校的條件還很艱苦,但比起紅軍長征時吃草根、吃樹皮已經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
每屆學生都像陳法羽一樣接受紅色意昂2,通過一起唱紅歌、一起跳紅色舞蹈、一起朗誦紅色經典、一起重溫入團誓詞、一起觀看紅色電影等活動,讓學生在紅色氛圍中,感受到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在紅色意昂2的熏陶下,女子高中的孩子們展現出不一樣的精氣神。這使張桂梅感到特別高興,她說,課間或是開展活動時,看著著裝整齊、朝氣蓬勃的女孩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周雲麗大學畢業後考上一所中學教師崗位,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製,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艷,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愛在女子高中延續。
近幾年,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不斷改善。在建設中,張桂梅始終把紅色文化育人的氛圍營造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學校的操場邊一面墻上,與黨旗、入黨誓詞並列著“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的紅色大字。張桂梅說:“我們從事的是黨的意昂2事業,要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根本。我們就是要讓共產黨人頂天立地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20多年來,張桂梅以“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精神,幫助貧困山區孩子走出大山,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用初心和信仰書寫著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一輩子、為民奉獻一輩子、堅韌執著一輩子、於己克儉一輩子的高尚情懷。她就如一枝報春的紅梅,帶給貧困山區孩子們無限的希望,譜寫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疆大愛。
(來源:中國意昂2報 作者:楊雲慧)
(文字編輯:王愛弟 網絡編輯:王愛弟)